办公桌前,她细心备课、精心打磨。黑板之上,她板书工整、字迹清晰。同学询问,她手握教材、传授知识。赛场之上,她得心应手、自信展露。她就是俞菲老师,第八届“高等教育杯”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(甘肃赛区)一等奖获得者。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9728太阳集团通识教育学院教师俞菲,一起聆听她的故事。/info/1582/5893.htm
9728太阳集团 通识教育学院物理专职教师 俞菲
专职教师,任教《大学物理B》《大学物理实验》课程,曾获2023年第八届“高等教育杯”全国高等学校物理基础课程青年教师讲课比赛(甘肃赛区)一等奖、2020年绩优员工、甘肃省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指导教师三等奖等荣誉称号。发表SCI论文一篇、参与《大学物理微课建设》项目、《大学物理参与完成大学物理实验》课程的“课程思政”结项工作、申请协同育人项目一项。
“我读大学的时候,跟大部分同学一样,感觉物理很枯燥、还超难,直到后来经历了研究生阶段的学习,让我对物理有了不一样的认识。“在俞菲老师看来,物理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,是科学王冠上的明珠。它也是很多其他学科的基础,是所有专业的桥梁,交叉性也很强,能帮助解决或解释很多科学问题,而她自己也是经历了从有心结到后来慢慢地接受,并且从教物理学这样的过程。
“五小力学、四大力学(理论力学、电动力学、统计力学、量子力学)、粒子物理与标准模型、宇宙学、黑洞热力学、群论、量子场论、共形场论、弦理论、弦场论……恨物理,因为它确实让我在知识的海洋里差点溺水身亡。”
面对学生经常说的关于物理难学、容易挂科吐槽,俞菲老师表示感同身受。因此,在教学中,她一直在“换位思考”。她将自己的教学内容、教学理念、教学手法和方法、课程思政、科技前沿和工程应用贴近学生、贴近社会,与学生的专业课程、长远发展结合起来,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,改变他们对物理学的看法。她会用归纳法、总结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,让他们通过这些方法把零碎的知识点联系起来,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连贯性和衔接性,从而让学习变得更简单。
“机缘巧合吧,大学的支教经历和教学实习,让我坚定了教师这个职业选择。”
回忆起从教初衷,她表示,大学生活中的那段令人记忆深刻的支教经历,与学生在点滴相处中累积的情感,让她在锻炼教学实践能力的同同时,坚定了职业选择。
此次获奖对俞老师来说是一次宝贵的成长经历,从准备过程的仔细研读、搜集挖掘素材、认真设计,到准备并熟练参赛课件,赛前的每次磨课都是在不断的给自己提升和进步的空间。她也很感谢在学校、学院的协助下,邀请到教育部大学物理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、西北地区工作委员会主任、甘肃省教创赛和青教赛评委专家戴剑峰教授,甘肃省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评委、兰州理工大学王青教授来校对她进行指导,以及学院里其他物理教师的帮助,让她能进一步修改并完善参赛课件。
“我觉得可以把此次比赛的准备作为精彩课堂的跳板,努力将教学内容的背景、课程思政、科技应用、多元化教学模式融入其中,让学生乐学,爱学,进而提高学习效果。”
“物理之美在于它的简洁性,以它独特的语言描述理解我们所生活的世界。如果我们刚学到一个东西立马就能在生活中应用,得到验证,就会觉得这是非常好玩的,物理就是这样存在的一个学科。”师爱为魂,学高为师,身正为范。谈及个人的教学理念,俞菲老师认为作为一名教师,要坚持以人为本,尊重学生的选择、理解学生的情感,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,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完善。在日常中,要反复深入地观察分析和细致入微的工作去引导学生、培养学生。
“我们常说教育要以人为本,并不是不考虑社会需要,它的最终目标正是着眼于社会,但我们也不能执着于学生的某一科成绩,而应该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,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而努力。”
她始终认为,在教育教学过程,对待学生要耐心,学生对问题的反复提出,要注重引导,帮助培养思维启发和解决问题的能力。与学生建立起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的沟通机制,及时地、全面地与学生交流,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、及时解决学习问题。“像老师一样严格,像母亲一样慈爱,像朋友一样亲近,要保持微笑,要保持耐心,以情感投入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。用爱温暖学生,用爱鞭策学生。”对于理想中的课堂,俞老师觉得,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蓝图,她认为学生和老师之间关系轻松一点,可能会对学习的氛围更有帮助,她也希望在她的课堂上学生能够树立起自觉、独立意识,在探讨环节,充分沟通参与,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,锻炼沟通能力、总结和发言能力。感性+理性 用物理思维点亮思想
“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真诚和真心,也会很自豪,在日常中就会更想要去多关爱和尊重他们。”
俞菲觉得,老师的幸福感和成就感往往来源于很多小事,比如走在校园里面孩子们见到自己都会跟自己打招呼;比如是不爱学物理的孩子真的开始喜欢看物理课本了;再比如是已经毕业的学生偶尔发过来的一个微信祝福,这些都让她觉得做一名老师是一件幸福的事情。在和学生们的相处的过往中,她对于受邀参加2019级电气6班元旦晚会的经历久久难忘,提起在端午节收到了学生赠送的“花花绳”她始终难掩笑意。
德国哲学家马丁·海德格尔曾将“关心”描述为人类的一种存在形式,他阐述道:“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关心之中,它是生命最真实的存在。”在学校中,学生的个性与身份认同更是很大程度有赖于老师们的关怀与培育。谈到学生,俞老师表示,当代学生接受能力强、头脑灵活、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强,是与众不同的“00后”,大多学生适应了传统教学模式,对于课堂上多层次教学模式存在“冷淡”处理, 要充分利用他们这一代人的好奇心调动课堂气氛。